臺灣銀行藝術季
臺灣銀行致力於專業金融服務,亦積極踐履企業社會責任,自 2017 年起將社會參與提升至文化藝術層面,開啟藝術祭系列活動,以傳達追求美學與永續的信念,鼓舞青年學者及創作者,厚植我國學術、文化及藝術實力,提供多元藝術創作交流平台,支持臺灣藝術創作新秀,展現百年金融與美學跨業合作、共創價值之文化公益理念。辦理 7 屆以來,共頒發繪畫季得主 139 位、攝影季 163 位、書法季 39 位,總計 341 位優秀藝術家,其中不乏年輕藝術家,自學生時代開始參賽,運用臺灣銀行提供之獎金助力完成學業或出國留學夢想,期待未來看到更多藝術種子開花結果。
持續舉辦「臺灣銀行藝術祭」活動
2023年臺灣銀行藝術祭邁入第 7 年,活動分別舉辦繪畫季、攝影季與書法季,為臺灣藝術文化發展與傳承奉獻心力。歷經多回合嚴謹的評審程序,2023 年分別評選出繪畫季 22 位、攝影季 26 位及書法季 13 位得獎者。
- 繪畫季
繪畫季評選出 22 名得主,其中,榮獲第一名「臺銀獎」得主陳光融,得獎作品《月照曲》描繪在坎坷、挫折的環境中,從夾縫中掙脫出的甜美希望。他從 21 歲起創作十餘年,將挫折視為進步的階梯,2022 年以景物畫作獲得首獎,2023 年再以人體畫獲評審委員青睞,連續第二年拔得頭籌,顯見其豐沛的創作能量。
- 攝影季
攝影季投稿件數突破歷年收件紀錄,評選出 26 名得主。2023 年度以「打造永續臺灣、探索古蹟新藝」為主軸,透過眾人不同的鏡頭視角,探索臺灣古蹟及歷史建物的獨特風華,並從藝術視角,見證人文發展,典藏珍貴歷史印記,喚起民眾對古蹟的愛護與珍惜,讓豐厚的文化資產得以傳承。第一名臺銀金獎得主顏俊良以《美哉保安宮》系列照片獲評審委員青睞,自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,傳達以藝術淨化人心,社會能夠更和諧的理念。
- 書法季
舉辦以傳承中華文化之睿智與精髓,增進人文藝術涵養,邀請愛好書法藝術的青年朋友們共襄盛舉,體驗書法一筆一捺下的傳統文化底蘊。藉由舉辦藝術祭活動,將企業社會責任提升至文化參與層次,提供藝術創作者展現精湛技藝與文化創意之舞臺空間,落實多元文化公益理念。臺灣銀行書法季比賽有別於一般書法賽事,著重年輕階段基本功的紮實,第一名臺灣銀行鑽石獎得主蘇梓靖為工程師,以黃山谷的字體得到評審的青睞肯定。
得獎作品持續巡迴展出
為提升優秀藝術家的能見度,「2022 臺灣銀行藝術祭-繪畫季、攝影季」及「2021 臺灣銀行藝術祭-書法季」得獎作品分別於嘉義梅嶺美術館、新竹稅務局 B2 藝文走廊、新竹市文化局文化藝廊、彰化美術館、花蓮松園別館、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至真堂、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、臺中市政府、臺南吳園公會堂及沙鹿地方稅務局沙轆藝廊展出,邀請各地民眾就近賞析,並製作優美介紹手冊,用行動支持在地藝術創作,為臺灣美學文化注入能量,超逾 3 萬 6 千人次觀覽參與。
2023 年得獎作品巡迴
為持續鼓勵臺灣藝術創作新秀,分享美好藝術作品,2023 年臺灣銀行藝術祭得獎作品,陸續展開全台巡迴展出,繪畫季得獎作品於 2024 年 1 月 17 日在台中市政府藝術廊道開展起跑;攝影季得獎作品於 2024 年 1 月 18 日起自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展出;書法季得獎作品自 2024 年 2 月 1 日起於新竹稅務局藝文走廊開展。
支持文藝推廣
國際藝術交流
為增進國際藝文交流,臺灣金控偕同子公司臺灣銀行參與「澳台情誼年-藝術交流夥伴計畫」,邀請來自澳洲原住民 Yorta Yorta 族的女高音、作曲家和教育家,同時也是墨爾本交響樂團原住民事務主席 Deborah Cheetham 教授來臺演唱,有助於促進藝術創作與文化發展,落實多元文化公益理念。
音樂美聲悠揚
臺灣銀行假臺南市奇美博物館舉辦「臺灣銀行音樂會奇美四月天」,由具天籟美聲的六龜育幼院、優美的雅韻女聲及金融美聲的臺灣銀行合唱團共同擔綱演出,透過音樂與大眾共鳴、投身公益,為社會注入溫馨正能量。
榮獲文化部肯定
臺灣銀行因長期推廣文化藝術並修復建物,榮獲文化部第 16 屆文馨獎常設獎 ─ 「金獎」及以修復「直轄市定古蹟前南菜園日式宿舍」榮獲特別獎 ─ 「年度贊助獎」殊榮,顯見投入臺灣藝術文化之推廣、維護與發揚,所付出的努力及特殊貢獻,備受文化部的正向肯定。
設立臺灣銀行文物館
臺灣金控集團重視藝術人文之推展,由臺灣銀行自行籌設「臺灣銀行文物館」,於2013 年正式開幕,為國內金融業首創,建築本身為三十年代辦公大樓的代表性建築,見證臺北城的時代變遷及臺灣超過百年的金融發展史。館內展出典藏珍貴古文物,包括臺灣銀行重要出版品、愛國獎券、臺幣及新臺幣、錢幣、古金幣、書畫、器物及史料等,以及具有歷史價值的古蹟建物,免費開放民眾參觀,並提供導覽解說服務。擁有許多珍貴歷史建築資產的臺灣銀行,持續藉由古蹟活化,結合臺灣金融發展史、在地人文風華,為古蹟保存及推廣盡一份心力。
